close

還沒開始收看,但是可以參考一下~

————轉自https://www.popdaily.com.tw/forum/korea/1240430?utm_source=facebook-popkimchi&utm_medium=post&utm_campaign=creator&utm_content=link-20220306-forum%2Fkorea%2F1240430————

  

《少年法庭》殘忍五案皆改編自真實事件:擲磚、拐童、車禍都是真的!結局他又回來的意義解析

《少年法庭》殘忍五案皆改編自真實事件:擲磚、拐童、車禍都是真的!結局他又回來的意義解析

由金憓秀以及金武烈主演的《少年法庭》,上線不久後馬上就引爆熱度,主要原因也是在於這部作品中,許多未成年者犯下的案件,很多都是借鑑韓國真實發生的事件。

  本劇故事講述一名痛恨少年犯的少年法庭的法官,進入少年刑事合議庭工作的故事,而主核心圍繞於講述少年犯們犯下的案件,去發散講述少年們的犯罪與法官的關係與影響,也藉此打開了這群在少年刑事合議庭工作的法官們背後的故事。


1.延和國小學童案

  開局就以非常震撼南韓社會的案件展開故事,影集中,我們可以看到16歲的韓睿恩主某殺害年僅8歲的知煦,而從犯白成友僅僅13歲,基本上本劇許多殘忍的情節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所寫。

  真實事件發生在2017年,受害者是小學二年級,也就是8歲的女童,兩位犯人都是女性,且主謀金某也才16歲,從犯朴某則18歲,在韓國年滿19歲才能算是成年人。

兩位犯人在網路上認識,就和影集裡演的一樣,金某誘使女童跟她進入公寓,金某用充電線結束了女童的生命,最後甚至如同影集般的處理了孩子的遺體,某些部分甚至被丟進了食物垃圾桶,這也導致最終家屬無法以完整的軀體,替孩子進行葬禮。

整個辦案過程中,金某不斷地聲稱自己有精神相關疾病,這個案件發生在2017年的三月,過程中不斷上訴,一審中,從犯朴某被判無期徒刑。

  和影集中不同的是,家裡有錢的其實是從犯朴某,甚至在之後請了12位律師為她辯護,最終只判了13年的有期徒刑,而另一位主謀金某從一審開始就是以少年法來作審判,也都是判最重的20年有期徒刑,直到最終審都是如此。

 這些審判從2017年的六月,一直持續到2018年的九月才正式畫下句點,一年的時間對受害家屬與社會來說勢必都相當難熬,而這對家屬來說更是一輩子的傷痛。

  而後來一些研究中也認為金某天生缺少鏡像神經元,無法對他人的痛苦感同身受,甚至這個故事也被韓劇《窺探》給改編,講述天生擁有殺人犯基因的一群人的故事。

  而這殘忍故事的發生是因為借電話而起,因此據說在那個一切開端的公園裡,也放置了紅色的免費電話亭,供孩子們使用,紅色電話亭如果真的存在的話,人們只要經過也就會想起那個無辜犧牲的孩子。


影集中將16歲的主謀韓睿恩形塑成被家庭拋棄的孩子,縱使孩子犯下如此嚴重的罪刑,父母卻連庭審都沒有到場,顯露出家庭教育的缺失。

  更諷刺的是從犯白成友的母親,更是在法官判了十號處分後,卻責怪起法官說話不算話,卻不曾想過自家孩子手上沾滿了別人家孩子的鮮血,而且十號處分也只不過是移送少年輔育院兩年,只不過兩年,兩年後白成友也才15歲,而且這是保護處分,不會留下紀錄。

我很喜歡女主角沈恩錫說的「如果父母能讓她了解,‎自己的罪行有多嚴重的話,但是‎不會有然後了。」話語間也透露出少年犯要知錯能改,是極其困難的事情,尤其父母往往無法帶領孩子走回正路,很多故事也就這樣不斷地輪迴。

本篇中的開場戲,是以白成友滿身血跡登場,說自己手機沒電,而到處向路人借手機的情節,然而人們卻因為他身上的血跡而不敢出借。

  真實故事中也因為借手機而起,犯人聲稱自己手機沒電而引誘孩子進到公寓之中殺害,這裡用這樣的情節去諷刺人們,見到如此小的孩子身上,卻沾滿鮮血不自覺得感到害怕,而無法伸出援手,雖然合理卻也諷刺,因為正顯現出社會風氣的模樣。


《少年法庭》講述著少年法立意是在於幫助少年們走回正途,然而在媒體的渲染下,人們對少年犯充滿偏見與恐懼,甚至要求廢除少年法。

  在這樣充滿偏見的社會氛圍裡,少年犯只會越來越難感受到社會溫暖與接納的眼光,像男主角車泰柱法官這樣的案例可能也不多,但社會和人們真正要檢討的,可能不是這群少年犯為何一再犯錯不知悔改,而是為什麼走回正途的孩子少之又少,到底缺少了什麼。


2. 聞匡集體舞弊洩題案

  第六集開始出現了校園的考試弊案,講述一個校園中的特殊團體笛卡兒,長期提供學生們考試題目與答案,其實我覺得這部分情節比較枯燥一點,影集著重在姜部長而造成的尷尬局面上。

  本篇故事是參考淑明女高洩漏試題的案件,真實事件發生在2018年七月的期末考試中,一對女雙胞胎不約而同地拿下了不同術科的第一名,而雙胞胎的父親正是該學校的教務部長,因為雙胞胎的成績上升幅度相當誇張,所以引起了懷疑。

而這對雙胞胎甚至也如同影集後來,也耍了小手段做了休學,試圖以學科以外的活動成績,以及學力檢定考試的成績上大學,而最終他們的父親被判三年的有期徒刑,而孩子則被判被學校開除,也就是說兩個雙胞胎的在校成績會全部歸零,但除此之外雙胞胎沒有受到什麼實質上的懲罰。

  這對南韓社會來說,比較實質的影響其實是他們開始禁止教師父母與孩子在同一間學校,如果孩子上了學區裡的學校,那麼教師父母就會被轉到附近的學校。

影集中,這段聞匡高等學校集體舞弊洩題案,主要也在呈現說少年們因為大人的私慾,而不惜犯罪也要達成目的,更誇張的是有些父母放任這樣的不公平的事件發生,甚至父母為了保護孩子,而錯過了能夠矯正孩子的機會,就如同姜部長,為了自己遠大的夢想以及保護孩子的立場,不顧自己正在做錯誤的事情,也想要達成目的。

  功成名就,無論對孩子還是對父母來說可能都是很致命的吸引,當然他們想要功成名就的動機可能都不一樣,姜部長想幫助更多少年犯走回正途,而姜部長的孩子姜信宇只是想得到父親的認同。

有時候起點是好的,可是如果只在乎目的有沒有達成,而不顧一切的使用非法手段,那也只會一錯再錯。我是蠻喜歡影集的改編,它讓姜部長的角色立體了不少。

  蠻有趣的是非法團體取名為「笛卡兒」,查了一下就知道笛卡兒自幼就和父親分開,是由外祖母帶大的孩子,而這個過程中父親一直都是缺席的。

  但都有向笛卡兒提供金錢幫助,讓笛卡兒可以無後顧之憂地培養興趣和累積知識,最終笛卡兒也成為了知名的數學家以及哲學家。

  說來也非常諷刺,姜信宇就是那個想成為笛卡兒的孩子,缺少了父親陪伴,就算擁有父親的資源,也無法成為那個父親引以為傲的笛卡兒。

3. 未成年人無照事故案

  第七集當中年滿17歲的郭道皙,因為校園霸凌而導致他偽造文件租車造成事故,本篇故事也是改編自真實案件,人們稱之為大田中學生租車事故。

  真實事件發生在2020年的3月,八名國二學生,偷了一台租車去大田,被租車公司發現,因此引來警察追捕,然而在過程中,意外地撞死了一名大學生,甚至是嚴重到當場死亡,這名大學生因為COVID-19的關係,推遲了入學,為了生活費而在打工,非常年輕,就這樣無辜地去世了。

這群肇事者也不過13歲而已,卻帶走了一條生命,而這個事件也引發了很多聲浪,主要是因為加害者們並沒有明顯的悔意。甚至在這件事故之前,就有偷車的事件發生,但卻沒有對他們產生警醒,反而越來越肆無忌憚,這群肇事者最終也都只是進入保護處分。

  影集中,加害者的年齡被提升到高中生,然而也沒有改變他們依然是少年犯的事實,最終這群少年並沒有被揭開校園霸凌以及偷拍的罪刑,僅以違反交通相關法律被處以保護處分。

  這個案件呈現出少年犯的不知悔改,但同時更關注於受害者家屬的困境,最後郭道皙母親找上外送員妻子的情節,讓人非常鼻酸,當加害者與受害者身分重疊時,是不是也就暗示著學校與社會漠視了很多少年犯的罪行,最終才釀成大禍。

4. 投擲磚塊案件

  女主角沈恩錫背後的故事揭開後,觀眾馬上就能明白她厭惡少年犯的原因,因為她年幼的兒子被天外飛來的磚石,活活砸死。而那場審判卻只花了三分鐘。

  本件案件改編自龍仁磚石殺人案,真實事件發生在2015年10月,兩位小男孩分別9歲以及11歲,9歲小男孩將磚頭往下丟,造成一名55歲女子當場死亡,一名29歲男子頭骨骨折,那名55歲女子甚至在當時,只是在建造貓舍給流浪貓,因此這個事件也被稱為貓媽媽事件。

  然而當時韓國刑法與少年法未滿14歲,是不需要負刑事責任的,最終9歲的小男孩因為滿10歲,而不被起訴,而11歲的少年則以過失致死嫌疑移送少年法庭。

 影集中,將受害者改成了法官的兒子,審判輕而易舉地結束,受害人家屬內心的煎熬無處可去,透徹地看也會發現羅瑾熙法官只是按照法規的進行審判,因為她認為審判是不能帶有情緒的進行。

  然而編劇以這樣的仇恨情緒編織沈恩錫的過去,其實整部劇中也不斷地出現女主角沈恩錫碰撞現有法規、規範、人情往來,有時候制度有問題,但人們不應該因為制度已經成立而就順應,反而該時時刻刻檢視現在的制度是否合時合宜,有沒有進步的空間。

  少年們沒有因為制度得到改變,是不是制度本身就很有問題,我認為影集是不斷地提出這樣的質疑的,尤其讓沈恩錫頂撞羅瑾熙法官的地方更是。

5. 延和集體侵犯案

  影集最後以一場性侵案牽扯出各式各樣的性交易案件以及性犯罪,本篇故事改編自2019年仁川中學女生輪姦案,加害者受害者都年僅14歲。

  整個過程就如同影集般,男生約女生出來,女生喝醉,就被男生們性侵,我覺得最衝擊的是影集中受害者父親與加害者的對話竟然是真實發生過的事情,真實事件中,是受害者的哥哥與加害者對話。

少年們講述了整個過程,其中一名少年甚至說自己摸了加害者的胸部,但真的因為太冷而無法站起來,才沒有做。我其實也沒有很理解,為什麼加害者能夠對加害者家屬說這種話,但從影集的呈現上,可能真的是一個相當激怒家屬的狀況。

  最終兩名少年犯分別被判了三年以及四年的有期徒刑,以及120小時的性暴力治療。但著實不是什麼重罰,對受害者來說她可能三四年之後就會在見到這些讓她陷入惡夢的人。

  影集中把性犯罪的程度擴大,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其中一名少年犯說「她們通常都會躲起來」,意指說女性會因為被他們侵犯而感到羞恥,因而遭受他們操弄。少年犯們就是利用女性這樣的心理,操弄著整個性犯罪集團。

社會氛圍讓女性因為被侵犯而感到羞恥,少年們厚著臉皮抓著少女們的痛點,讓女性成為他們賺錢的工作,強暴他們、拍下影片、販賣影片,最後又逼迫少女們援交。

做出錯誤選擇的確實是少年犯,但營造這樣社會氛圍的大人們沒有錯嗎?

  影集中的受害者一度輕生,她說她並不是因為學校要求她休學而輕生,而是因為她的好朋友,因為這件事情,被父母要求不要和她玩在一起,大受打擊下,受害者才會因此輕生的。

  編劇很清楚地展現出,錯的是少年犯,但社會環境如果不試圖改變,不論是少年犯還是受害者都只會越來越多而已。

————————中略作者評價——————


《少年法官》結局解析、第二季伏筆

  結局的時候,白成友又再度站在法庭之中,身上布滿刺青,其實南韓對於刺青的接受度很低,所以結局這樣拍的時候,好像就在用刺青去展現出白成友更加的肆無忌憚的感覺。

  可是沈恩錫當時的口白說著他不會用有色眼鏡看待少年犯,而當時我們看見的白成友充滿著氣憤的情緒,刺青代表著叛逆的這種想法是一種偏見,而人們對少年犯的不良感觀可能也是一種偏見。

  值得注意的是證人席上也坐著刺著半臂的男子,也許這一次犯錯的人並不是白成友,而我們也不該因為刺青而認定白成友重蹈覆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커브여왕옥혜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